消费金融下半场:得风控者得未来
日期:2017-09-28 18:22:59   打印

 对于消费金融市场的未来,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在年会上达成共识:风控必将成为左右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石。

  相关人士表示,风险管理仍然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。消费金融也是金融的属性,必须要关注风险防控,要建设自动化的消费金融决策体系,要实现风险管理全流程的覆盖和控制,要建立全渠道的资产质量管理机制。

  “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机构的根本宗旨,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。未来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,必须考虑如何体现金融回归本源,特别是在发展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,在消费需求提高的情况下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”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9月20日召开的2017中国消费金融年会上表示。

  当下,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升级,消费金融的热潮席卷而来,各类机构跑马圈地,银行业更以开放、协作的姿态深度布局。对于消费金融市场的未来,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在年会上达成共识:风控必将成为左右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石。

  “喜忧参半”

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日发布的《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》显示,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达约6万亿元,预计未来3年平均增速为20%,2020年消费信贷规模有望超过12万亿元。与此同时,美国2016年消费信贷渗透率(剔除按揭贷款的居民消费信贷余额)达到68%,而我国目前仅为23%。

  不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看,消费金融都有着“远大前程”。不过,在业内专家看来,这一市场“喜忧参半”。

  “喜的是在监管部门引导下,2015年消费金融试点扩大到全国以后发展迅速,起到了补缺作用。”国际商会全球理事会执行董事、中国银行原副行长、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主席张燕玲认为。

  伴随着国家对消费金融试点的不断扩大,越来越多的消费分期场景被挖掘。据统计,目前,国内有20余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、160多家专业分期公司以及2500多家其他消费金融服务机构。与此同时,从今年半年报来看,多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取得了不俗业绩,比如中银消费基金上半年净利6.4亿元。

  忧的则是消费金融的经营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风险点,比如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、股市等问题以及暴露出的套现漏洞,风险管理压力比较大。

  “消费金融目前比较严重的一个阴影是重复借贷和过度授信问题,即‘共贷率’比较高。有些客户容易出现借新还旧、拆东补西的现象,这些贷款会引发社会问题,也会对整个行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。”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部主任沈一飞认为。

  “风险管理仍然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。消费金融也是金融的属性,必须要关注风险防控,要建设自动化的消费金融决策体系,要实现风险管理全流程的覆盖和控制,要建立全渠道的资产质量管理机制。然而,目前这部分的风控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,且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不足以支撑消费金融审批及风险防控。”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表示。

  数字风控引领革新

  银行业内人士所达成的一个共识是,强调创新变革跟风控合规双轮驱动,已成为当下发展消费金融的着力点。

  “全面风险管理是整个消费金融公司管理的核心。从银行的角度来说,消费金融本质上还是贷款,贷款就必须要坚持贷前调查、贷中审查、贷后检查。”中银消费金融互联网事业部高级总监伍纯刚表示。

  事实上,近年来,银行业利用自身风控优势,一直在积极探索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模式。这其中,金融科技的应用释放了巨大能量。

  “做金融一定要对风险有敬畏,所以消费金融的竞争,背后实际上就是风控能力的打造,核心是对客户的识别。因为有金融科技的应用,如今在我们速度、准确度、饱和度方面都对消费金融体系做了很大的优化。”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户经营部总经理何成兴表示。

  平安银行消费金融事业部副总裁肖世江分享该行的经验称,当前消费信贷一大主要的风险点在于欺诈风险。

  “80%以上的不良来自于欺诈。事实上,银行受监管要求,面签一直是风险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。但是从2009年到现在来看,实际上面签环节占用了银行很大的运营成本。而如今通过大量地运用金融科技,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痛点。” 肖世江介绍,目前平安银行通过刷脸技术等生物技术的应用,有效解决客户真实性、客户身份认证问题。特别是,该行率先应用的“技术微表情机器人”,实现了智能化风险防控。

  “面签很大部分除了核实身份以外,还要核客户的意愿、客户的还款能力、客户本身的真实性。通过微表情机器人,可以智能地针对不同的客户从我们问题库里选择问题,通过客户回答这个问题发现客户的表情变化,给客户进行打分,后台就知道这些客户有可能产生欺诈风险的程度,有助于提升防欺诈的水平。”肖世江称。

   银行业强调“连接协作”

  在风控合规的前提下,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看点是什么?

  对此,伍纯刚表示,中银消费从多角度提出了消费金融回归本源的有效路径,即“客户越多越好、金额越小越好,场景越细越好”。

  包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莎则认为,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词为“连接”。

  “不单是跟场景的连接,也是跟金融科技公司方方面面的连接,银行如果不跟金融科技公司合作,在反欺诈方面的防第三人欺诈很难实现。” 张莎表示。

  广东南粤银行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涛也认为,消费金融正在经历着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,只有协作的力量才能让整个消费金融稳步、健康发展。

  “银行在科技方面的优势在于基础扎实。但是在新科技的运用和创新方面,银行需要加强合作,有赖于新兴的消费金融公司、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类似三方的合作渠道机构来弥补这部分的不足。”刘涛表示。

  何成兴介绍,银行自身沉淀了大量的客户、大量的数据、大量的行为,内部数据已经足够丰富,但仍需要进一步拓展外部资信。

  “我们可以看到客户在什么地方、什么时间交易,但是这些还不够,银行也需要跟外部合作,通过数据的丰富进一步拓展可识别客户的半径,希望通过全社会的维度来提升我们的数据饱和度。” 何成兴表示。

  除此之外,从消费金融发展的大环境来看,沈一飞提出,当前亟须加强的是基础设施建设,包括信息共享和披露机构等。

  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来说是解决行业共债等问题的核心。要逐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,尤其要实现共享机制,用信息共享防止出现孤岛割裂的行为。” 沈一飞表示。




分享: